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711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1043161/2024-47623 | 发文日期 | 2024-08-27 |
---|---|---|---|
发布机构 | 湖北省教育厅 | 文 号 | 无 |
分 类 | 教育 | 有 效 性 | 有效 |
王芙蓉、刘世元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对湖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们提出的“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改善评价方式”等建议十分中肯,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大力开展通识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育厅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严格落实国家通识课程开设标准,指导高校严格执行通识必修课程学时学分要求,同时鼓励高校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特色通识教育课程。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例如,湖北大学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构建了基于“核心三要素”(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二是持续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明确高校读书行动的重点内容和主要举措,引导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加强科技史等方面的阅读、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阅读,提升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是加强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将通识教育教学开展情况纳入我省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注重考察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支持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效果。从近年我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情况看,高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不仅开齐开足了通识教育课程,而且形成了一批通识教育教学成果。例如,武汉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通识理念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湖北省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关于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奖项达4项,其中特等奖2项。
四是推进通识教育数字化建设。实施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发湖北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百余门通识课程实现校际互选互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小雅、超星等智慧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室的融合应用,开展跨校混合式授课、远程直播授课,实行探究式、引导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武汉大学发起成立中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研讨数智时代的通识课程、通识资源、通识管理、通识评价和通识文化,开发17门AI通识教育教材,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五是注重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关注学生学术水平,更关注学生思想引导、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培养。武汉工程大学导师将科研课题公开,学生和导师根据课题双向选择,导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强化赛事引领,通过举办省级大学生创新大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15项常规赛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搭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每年实施5000项左右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在实操中不断强化实践和科研能力。
虽然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大学生通识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课程结构和时间配比不够科学、考核评价不够严格、教学形式不够灵活等问题。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增强高校通识教育实效性。
一是进一步创新通识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
二是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设计。紧贴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强课程内容更新与跨学科内容整合,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技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更关注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
四是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参与跨学科项目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2024年8月2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