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无障碍阅读| 行业版| 厅政务| 省招办| 繁体|登录|注册

武汉市江岸区竹叶山幼儿园:让幼儿入学准备自然发生

2022-05-20 17:07 武汉市江岸区竹叶山幼儿园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幼小衔接呈现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意蕴。使命:如何将入学准备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循序渐进,自然发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带着这样的使命,我们一直在探索扎根实践,切实做好入学准备的有效举措。

入学准备探寻之举:

一、“一驿站一专题”,理念反哺实践

 具体思路——

 始终将学习领会教育政策及相关指导意见的内涵和意义看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反哺”教师的教育实践,指导教师们科学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际做法——

 建立“幼儿园入学准备”专题研修驿站。紧紧围绕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依据幼儿入学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建立四个相对应的专题研修驿站,由教师们根据自己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自主申报,自由组团,幼儿园保教小组负责统筹调动,具体安排,做到保障研修时间、审议研修内容、引领研修方向等,通过研读指导文件、再现教育现场、叙述准备故事、优秀案例分享等研修过程,帮助教师们把握和明确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方面、合理期望,以及有效途径和方法,树立科学的“幼儿园入学教育准备观”:立足儿童本位,自主性发展;遵循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律;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依托幼儿园、家庭和小学等重要主体开展多元联动。

    二、“三机制三转变”,准备自然发生

 1.建立共振式研训机制,变“我来教”为“向他(她)学习”的视角。

 具体思路——

 将幼小衔接看成是一个共生系统,基于儿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情境下,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共生单元。在这个共生系统内,我们彼此联系、影响、促进,从而达到幼小衔接的最优化。

 共振式研训机制倡导:感受儿童之感受;体验儿童之体验;观察儿童之观察。旨在:更好地帮助教师们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中坚持幼儿为本的原则,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科学解读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了解真实的幼儿,支持他们建立自我依靠、自我控制、自我主张的自主性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不是机械的灌输和超前学习。

 实际做法——

 建立“向他(她)学习”的共振式研训机制,这里的“他(她)”指向的是师幼互动中的幼儿。

 以“先玩再研”的教研模块为构架:玩(教师先体验游戏)——理(教师梳理体验游戏中的感受)——行(和幼儿一起自主游戏)——察(观察幼儿行为和情绪)——思(幼儿的自主性发展给了我哪些启发?我可以怎样去分析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情绪?)——创(创生支持师幼自主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师们借以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与研讨,她们自由分组,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拟定游戏计划,支配游戏器械,构建游戏情境、解决游戏问题。老师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幼儿的同理心,充分调动自我驱动,使自己能更加主动地站在儿童的立场分析和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提出适宜幼儿发展的影响策略,让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经验都在自主性发展中自然发生和获得。

 2.建立体验式衔接机制,变“被动学”为“我主动学”的行为。

 具体思路——

 我们认为:发展才是教育的灵魂。因此,我们将幼小衔接活动看作影响幼儿发展的一个完整体系,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原则,建立起不同内容、不同方法,不同形式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各领域、各年龄段、各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实际做法——

 幼儿园开展了——以“我”冠名的幼小衔接活动。这个“我”同样指代的是师幼互动中的幼儿。衔接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站稳儿童立场,立足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跨班混龄衔接活动

 首先,将“幼儿园入学准备”专题研修驿站活动中大家的思路与建议进行梳理、调整和归纳,对教师们在行动研究中的小成果进行物化,形成幼儿园跨班混龄衔接活动的具体内容:竹娃童声团、我的植物朋友、快乐的服务等,并以具体内容为线索构建主题活动网络,使各年龄段的教师们更为清晰地将自己的教育主张变成教育行为。然后,充分挖掘各类衔接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打破年龄限制和空间限制,使幼儿在衔接活动中的既有融合性发展,又有关键性发展。

  


 “竹娃童声团”衔接活动由“我是美食小主播”等四个子主题构成活动网络,其核心价值是——思维与表达。

 “我的植物朋友”衔接活动由“植物冠名秀”等三个子主题构成活动网络,其核心价值是——观察与发现。

 “快乐的服务”衔接活动由“服务小班小朋友”等三个子主题构成活动网络,其核心价值是——独立与合作。

 例如“植物冠名秀”活动就是打破空间限制,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自己的姓名、幼儿园树木为活动载体,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的机会,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又如“吖咪自助餐”活动就是以大带小的形式开展游戏,明确大班“主导”、中班“补位”、小班“体验”的关键点,大班幼儿主动承接任务,为弟弟妹妹服务,带领弟弟妹妹一起游戏;中班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小班幼儿主要是参与和体验。衔接活动的开展既给了全园幼儿充分互动、交流、合作的机会,又彰显了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整合性发展。同时,也使教师和幼儿建立起对话、接纳、共建和共享的主体关系,促发师幼的共同生长。

 (2)跨学段阳光体能衔接活动

 “喜欢运动,动作协调”是幼儿入学身心准备中的重要发展目标。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引导幼儿在富含体能元素的游戏中体验快乐和成功,自主构建动作发展模式,形成自主运动内容体系,例如“幼儿足球游戏”“体能循环游戏”等。游戏中,幼儿善于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游戏,自由制定规则等,这些发展也正是幼儿入学准备所需要建立的关键素养。

 3.建立互动式联盟机制,变“主体单一”为“多方参与”的制度。

 具体思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和家庭担负着共同责任,必须坚持系统推进原则,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形成幼小衔接家园联盟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幼小科学衔接中不能缺失的力量,必须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实际做法——

 建立幼小衔接家园互动制度。提炼出“三全”原则:幼儿、家长和教师全面参与;家长问题咨询全部解答;衔接活动向家庭全线推送。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同样可以作用于家长,幼儿园持续开展“携手家长走进教研”的行动研究,各类专题教研都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例如在“阳光体能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做好哪些入学准备”的专题园本教研中,幼儿园举办“爸爸足球联谊赛”活动,邀请热爱体育运动的爸爸们参加,由爸爸和老师共同组队,通过参与踢足球比赛游戏,真实感受幼儿足球游戏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真实理解我们可以给幼儿哪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家长学会以儿童的视角观察、分析、理解自己的孩子,使师、亲、幼携手站在幼儿的立场更理性、更科学地认识幼儿的发展节奏,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

 成立幼小衔接共同体。幼小衔接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相互呼应的过程,幼儿园主动与园所附近的小学联系,携手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期间,开展了“云游小学”“我心目中的小学”“我是小学生”“小学老师和姐姐来了”等互动活动,帮助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们对不同教育阶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学科领域间发展目标的联系,以及教育规律加强了解,增进两个学段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学段壁垒,共同发声发力,用我们教育方向和力度的一致性缓解社会与家长对孩子入小学的焦虑。

 为幼儿入学做好充分准备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情怀和责任,我们将在幼小科学衔接之路上,真正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将入学准备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将入学准备和小学适应聚焦到年幼儿童的身心;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看成是幼儿基本角色的转变,让我们齐力追求幼儿发展自然延伸的诗意,幼儿、家长和教师们共同生长的幸福!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