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长者模式|无障碍阅读| 行业版| 厅政务| 省招办| 繁體|登录|注册

向着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目标踔厉笃行

2022-07-27 15:39 中国教育报

 向着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目标踔厉笃行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静


武汉市南湖一小学生欢快地在新操场上奔跑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李亮教授团队完成的“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湖北篇


    湖北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037所,在校生1085万人,教职工88.1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工作部署,实现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教育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教人才优势进一步彰显。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和“十四五”规划安排,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战略上建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从廉洁上严教育,向着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目标踔厉笃行,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的教育贡献。


从政治上看教育,培养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


    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目前,湖北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全面建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党委书记选派实现全覆盖,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部属、省属、行业办学等8类高校党组织领导和管理关系得到全面规范理顺,高校党建责任进一步明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五个思政”改革创新形成品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教育系统持续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我们将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要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德育工作体系。


从战略上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其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十三五”期间,湖北颁布了《湖北教育现代化2035》及五年实施方案,对教育发展作出总体部署;五年来,湖北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0.59年提高到11年;湖北高校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占湖北全省79.31%,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三大科技奖位居全国前列,围绕我省“光芯屏端网”等十大重点产业布局,新设专业点160个,高校成为湖北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建设教育,提高人才供给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智能网联、光电、芯片、北斗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围绕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发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推动湖北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全国现代农业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三高地、两基地”建设。服务湖北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实施服务乡村振兴教育行动,拓展乡村振兴人才智力服务,大力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全科医生计划”等。


从民生上抓教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是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的关键。“十三五”期间,湖北教育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前列,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27所,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2017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20年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2021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坚持服务民生抓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用心用情、从严从实办有温度的教育,真正让教育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受益终身。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支持县(市、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推进集团化办园、联村办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强县城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大班额,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向县城聚集,支持各地改造一批薄弱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完善覆盖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推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从规律上办教育,提高各类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新路径,拓展发展新境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回望过去,我们系统推进义务教育“双减”、中小学“公民同招”、实施新高考、“1+X”职业资格证书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探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培训、发展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指标位居全国前6,质量指标位居全国前4,高于本省GDP排名。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在义务教育学段大力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组建5所左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推动高职院校提质扩容,推进职业教育融通融合发展;分类推进部属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建立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批公费师范生,健全“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支持高校重点引进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选聘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从廉洁上严教育,推进清廉机关和清廉学校建设


    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近年来,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我们先后扎实开展了教育领域建设工程项目清理、职业院校有偿招生专项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中小学校食堂服务保障学生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及时纠正教育系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针对中央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坚持实行“一位厅领导牵头、一个专班推进、一套整改方案落实”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推进全部问题见底清零;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出台“十条硬措施”,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研风、作风建设。全省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不断向好,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纪律和作风保证。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湖北教育系统将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严的主基调,完善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层层压紧责任链条。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动“两个维护”具体化走深走实,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落细落实。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制度约束,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建设,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湖北教育系统将按照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蹄疾步稳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