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适老
读屏
视图
放大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湖北卫视】加快建成教育强省 湖北定下四个“走在前列” 目标

2025-02-27 09:27 湖北卫视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今天(2月26日)召开的湖北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目标,努力在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上,目前,湖北80%的义务教育学校都纳入了教联体建设。今年,将以薄弱县一中、乡镇初中为重点,组建高中教联体和义务教育教联体,推动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1所优质高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优质初中。

恩施州巴东县神农中小学副校长 李娜:教联体内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乡镇教师到我校任教,实现了各学段、学科、年级的全覆盖。

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方面,湖北正在加快推进“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支持7所左右高校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支持10个省属高校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面向“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动态培育建设20个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学科。武汉纺织大学通过优化人才引进和经费使用机制,一批新技术正加快试验转化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 徐卫林:以产品开发服务国民经济社会需求为牵引,以纤维材料独特的材料,带动学校的材料学科、化学学科、机械学科,还有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学科。

武汉科技大学校长 倪红卫:我们要加快学科的布局,围绕低碳冶金、大健康、光电信息等产业,加强校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长江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平: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成果转化,催生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全力推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武汉轻工大学校长 董仕节: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学科战略体系,融合到“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中间去。

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上,湖北正在打造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要产出一大批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标志性成果,高校人才、创新资源有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武汉大学综合计算机学、动力与机械工程等11个优势学科资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机器人系进行联合攻关。华中科技大学聚焦光电材料与芯片等产业,深度融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建设光谷实验室、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就在今天,宜都市产教融合园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链条,为宜昌都市圈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李淼:可能未来规划还成立集成电路学院,从机器人最底层的硬件上面的芯片,到整体的系统完全去实现打通。

湖北光谷实验室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院长 唐江:着重于打造颠覆性技术的策源地,促进光、芯、屏、端、网的发展,我们希望助力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

宜昌宜都市教育局局长 胡文渊: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的匹配度,采用“订单式”培养,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有效协同。

在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上,今年,湖北以办好全球数字教育大会为契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武汉,1040所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通过教育云平台和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汇聚了超270万条教学资源,研发1200万道智能题库,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实现普惠共享。

武汉市二桥中学副校长 黄秀岚:新技术赋能我们的教育教学,实现老师的精准教、学生的个性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湖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用“红心、热心、诚心、爱心和恒心”“五心”理念,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英:实实在在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真心实意地抓好人才培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汪佳睿 肖雅雯 郑莉莉 卞勇 唐清辉 乐城 恩施台 巴东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