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职业院校新增25个紧缺专业
1月9日下午3时,刚刚返回学校的周海峰,马不停蹄地与研究生团队开起项目碰头会,讨论新药研发方案。
周海峰是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院长,2024年10月挂职人福医药集团医药研究院研发总监。过去10年,他曾在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挂职。
“过去在学校闷头搞研究,很多自以为不错的研究成果,拿到企业去,却总是因超出成本或其他原因无法转化。”周海峰说,一项成果无法走向市场、无法实现价值,就是躺在故纸堆里的废纸。
周海峰带领团队在生物制药领域研究了20多年,相比单纯的学术研究,他更喜欢在企业与一线研发技术人员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2024年12月,由周海峰牵头的三峡大学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该学院依托生物工程、制药工程2个工科专业和生物科学1个理科专业,寻求专业交叉融合,并与安琪酵母、宜昌人福药业、湖北恒安芙林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龙头企业,达成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
“在我的团队里,既有企业人才,也有我的学生。”他说,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不仅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1月8日,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白洋精细磷化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专业教师罗璋在中央控制屏幕前,耐心地给学生刘明亮讲解电脑中的流程参数。
今年20岁的刘明亮,是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准员工。“我在这里学习了一个月左右,主要是学化工设备维修、管路安装,并掌握化工总控设备的操作。”他说,入学后,在专业老师系统全面的指导下,目前他已能熟练通过DCS操控(中央大屏),对化工生产进行智慧控制与质量监测。
2024年秋季学期,该校首次安排大二学生入驻白洋精细磷化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绿色化工的产业场景,在“实战”中沉浸式学习。
“宜昌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对高校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严文超介绍,在产业需求的指挥棒下,学校近年来设立了化工自动化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储能材料技术专业等多个新专业。
严文超介绍,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在职员工学历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为宜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办得好不好,用人单位说了算。”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石希峰说,围绕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2024年,宜昌职业院校共计新增工业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25个紧缺专业。
近年来,宜昌积极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指导高职院校牵头成立精细磷化工、乡村医疗卫生、长江游轮等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行“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的定制培养模式,仅在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订单班190余个,定制学生8000余人。
2024年,宜昌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上升7位,进至第56位。(记者 张泽牧 通讯员 杨叶 张丽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