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学生有惊喜 参赛教师挑战大
今年职业院校技能省赛备受关注
眼下,2024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省赛)赛事正酣。
据悉,今年省赛共设置37个赛项,持续时间约为1个月,共有7019名学生、教师选手参赛。和往年相比,今年省赛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赛项指导教师以“个人全能赛形式”参赛,教师赛覆盖所有赛项;二是政策利好,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今年首次新增技能大赛免试考生,省赛获得一等奖(不含抽测组)的高职学生,具备专升本免试资格。
师生同赛 体会学生所学所想
在一周前落幕的省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中,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徐晴获得二等奖。她说,省赛对标国赛,这就要求参赛老师不断学习新模块新知识,让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跟上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脚步,比赛对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能力提升,都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虽说“师生同赛”,但对于教师而言,比赛难度可能会更大,因为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受多位教师指导,一位教师负责1至2个比赛模块,但比赛时,教师需要参加几乎所有模块的竞赛,是“全能赛”。
以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为例,学生2人一组,教师则是1人赛全程,教师比赛时长是学生的2倍,长达10个小时,包括虚拟调试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和离线编程技术,以汽车轮毂加工为载体,全自动实现轮毂搬运、检测、打磨、分拣等。
不少参赛教师在赛前也进行了模块的熟悉和加练。他们坦言,独立操作所有模块,考验个人体能,是机会也是挑战,参赛能够切身体会学生在训练备赛时的所学所想。
政策利好 以赛促学信心足
记者采访多位获得推荐组一等奖的学生,他们表示,获悉我省“专升本”政策后,都感到非常高兴,几个月的备赛付出不仅让他们有了技术上的提升,眼下更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邓美玲就是其中一员。邓美玲参与的是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备赛时间长达一个学期,相比专业实践课程,比赛更注重多个模块的综合运用,需要整合所学知识,难度更高。
她告诉记者,她参赛是为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专升本”免试其实是一份“意外的收获”,“政策的出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肯定会有很大影响。”
赛场上也有遗憾。学生小杨寒假期间也不忘备赛,赛前信心满满,却在比赛时因操作失误,和一等奖失之交臂。“很不甘心!”小杨懊丧地说,他感到非常可惜,但也只能继续努力,后续计划备考“专升本”,其间也会做好实习,提升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省内职业院校大都采用三级备赛机制,即通过校内技能竞赛选拔省赛选手、通过省赛选拔国赛选手。业内普遍认为,该政策利好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参与技能比赛选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紧跟前沿 携手迈向“风向标”
省赛对标国赛,训练模块、设施设备、操作标准等在高职教育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完善的实训条件不可或缺,这意味着学校要保持敏锐紧跟行业前沿,持续对日常教学、实训备赛进行投入。
但一个训练设备往往有多个生产厂家,具体的型号、操作细节并不完全一致。多位指导教师坦言,若能在赛前采用赛事设备进行训练,熟悉操作细节,学生在赛场上更得心应手,发挥出备赛的全部水准,如果设备不一致,就容易出现“训练时都会,赛场上傻眼”的情况,制约比赛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承办赛事的各个高校也会在赛前向参赛选手开放实训环境,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设置了为期2天的“开放日”,全省选手都可到该校免费训练、学习,赛后高校若还有相关需求,依然可以联络学校使用。
据悉,今年是我省全面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第10年。10年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专业性职业技能赛事,全省参加省赛的高职院校达到95%,参加国赛的高职院校达到90%。近10年,我省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投入间接撬动了市州超过亿元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眼下,2024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省赛)赛事正酣。
据悉,今年省赛共设置37个赛项,持续时间约为1个月,共有7019名学生、教师选手参赛。和往年相比,今年省赛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赛项指导教师以“个人全能赛形式”参赛,教师赛覆盖所有赛项;二是政策利好,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今年首次新增技能大赛免试考生,省赛获得一等奖(不含抽测组)的高职学生,具备专升本免试资格。
师生同赛 体会学生所学所想
在一周前落幕的省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中,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徐晴获得二等奖。她说,省赛对标国赛,这就要求参赛老师不断学习新模块新知识,让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跟上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脚步,比赛对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能力提升,都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虽说“师生同赛”,但对于教师而言,比赛难度可能会更大,因为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受多位教师指导,一位教师负责1至2个比赛模块,但比赛时,教师需要参加几乎所有模块的竞赛,是“全能赛”。
以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为例,学生2人一组,教师则是1人赛全程,教师比赛时长是学生的2倍,长达10个小时,包括虚拟调试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和离线编程技术,以汽车轮毂加工为载体,全自动实现轮毂搬运、检测、打磨、分拣等。
不少参赛教师在赛前也进行了模块的熟悉和加练。他们坦言,独立操作所有模块,考验个人体能,是机会也是挑战,参赛能够切身体会学生在训练备赛时的所学所想。
政策利好 以赛促学信心足
记者采访多位获得推荐组一等奖的学生,他们表示,获悉我省“专升本”政策后,都感到非常高兴,几个月的备赛付出不仅让他们有了技术上的提升,眼下更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邓美玲就是其中一员。邓美玲参与的是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备赛时间长达一个学期,相比专业实践课程,比赛更注重多个模块的综合运用,需要整合所学知识,难度更高。
她告诉记者,她参赛是为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专升本”免试其实是一份“意外的收获”,“政策的出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肯定会有很大影响。”
赛场上也有遗憾。学生小杨寒假期间也不忘备赛,赛前信心满满,却在比赛时因操作失误,和一等奖失之交臂。“很不甘心!”小杨懊丧地说,他感到非常可惜,但也只能继续努力,后续计划备考“专升本”,其间也会做好实习,提升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省内职业院校大都采用三级备赛机制,即通过校内技能竞赛选拔省赛选手、通过省赛选拔国赛选手。业内普遍认为,该政策利好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参与技能比赛选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紧跟前沿 携手迈向“风向标”
省赛对标国赛,训练模块、设施设备、操作标准等在高职教育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完善的实训条件不可或缺,这意味着学校要保持敏锐紧跟行业前沿,持续对日常教学、实训备赛进行投入。
但一个训练设备往往有多个生产厂家,具体的型号、操作细节并不完全一致。多位指导教师坦言,若能在赛前采用赛事设备进行训练,熟悉操作细节,学生在赛场上更得心应手,发挥出备赛的全部水准,如果设备不一致,就容易出现“训练时都会,赛场上傻眼”的情况,制约比赛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承办赛事的各个高校也会在赛前向参赛选手开放实训环境,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设置了为期2天的“开放日”,全省选手都可到该校免费训练、学习,赛后高校若还有相关需求,依然可以联络学校使用。
据悉,今年是我省全面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第10年。10年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专业性职业技能赛事,全省参加省赛的高职院校达到95%,参加国赛的高职院校达到90%。近10年,我省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投入间接撬动了市州超过亿元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