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支点建设赋能
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吴江龙 实习生 赵博新 摄)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三个关键词:教育、科技、人才。
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
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3月10日,湖北代表团6位代表谈感受、提建议,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用匠心讲好思政课
“教育是支撑科技和人才的基础。从青少年时期找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向,才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一步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州高级中学教师张琼丽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学生与张琼丽交流时说,希望思政课能加入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采取短剧表演、沙盘游戏等方式,让大家在课程中有参与感、体验感,从单纯听老师讲转变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领悟。“思政课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孩子们的需求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张琼丽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每次参加会议之前,她都会自己拍摄一段视频,介绍今天去了哪里、做了哪些事情。“我把这些视频发给学生看,通过我的履职经历,他们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点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她说。
张琼丽还专程带来一份关于推进红色研学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当前开展的红色研学虽然很多,但存在课程单一化、同质化及场馆建设良莠不齐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共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课程,提升研学品质和吸引力,让思政课更受学生喜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全国人大代表李静: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大力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极为重要。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襄阳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李静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市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对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及转化需求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在李静看来,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双一流’引领、校地跨区域合作、产业对接等,不仅可以构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还可以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她建议,中央和地方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双一流”高校及其他重点高校在地市级城市设立分校、研究生院或特色学院,鼓励优质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与地市级城市展开对口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李静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