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无障碍阅读| 行业版| 厅政务| 省招办| 繁体|登录|注册

学校处在豫鄂陕交界地 他是学校的全能教师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 30年走访三省千余学生家庭

2024-08-15 09:37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预防溺水不能懈怠,但孩子也不能一关了之。”8月5日,在河南省淅川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会沟完全小学校长孙文革来到学生小宏家里,讲起了安全事项。

湖北十堰的老师怎么跑到河南来家访呢?原来会沟完全小学正好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学生除了有湖北的,还有住在隔壁省的。“我家访的足迹已遍布三省!”孙文革笑着说。

难管的班级是他来接手

白浪镇所处位置,正好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当地人俗称是“口子镇”,可谓“一脚踏三省”“鸡鸣惊三省”之地。

会沟完全小学的围墙,紧挨着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西头村的民房,距离陕西省商南县湘河镇湘河村也不远。目前,学校74名学生和15名老师也来自这三个省份。

“父亲在白浪镇当了一辈子老师,长大后坚守乡村教书育人便成为我的梦想。”孙文革说,1993年他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成为白浪镇原郭沟村小学一名复合型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育、音乐和美术等。

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初到郭沟村小学时的环境:几间土木房,既是教室,也是办公室。1996年,他被调至离家更远的葛花坪村小学,那里的条件更差:雨天山路难行,师生要手提肩挑运水、学校还经常停电……

“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家乡面貌!”这是孙文革父亲对他的叮嘱。面对艰苦环境,他曾犹豫过,是父亲的叮嘱让他坚持下来。孙文革花三年时间,自费进修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拿到毕业证后,他选择回乡继续教学。“我熟悉三省交界地各村的学生和家长,越了解他们就越好施教!”他说。

2003年,孙文革在会沟完全小学任教至今。2022年,他被任命为校长,但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负责毕业班语文课。

“孙老师从不拿大道理训学生,上课很‘活’。”年轻教师马欣说,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或学生难管的班级,年轻教师一时难以胜任,一般都是孙文革老师来接手。孙文革也成为同事们口中的“救火队长”。虽然如此,他带的班级还多次获区级优秀班集体。

记下七本学生成长档案

当记者问到这位“救火队长”有什么教学秘诀时,孙文革拿出了一大摞教学笔记。仅2013年以来,就积累了七大本,都是学生的成长档案以及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其中涉及学生表现情况、原因分析、教育措施和“找闪光点”。

有一篇,孙文革在文末写道:关心爱护学生就要像母亲呵护婴儿一样,知其冷暖,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

1996年,三年级新学期开学,孙文革发现学生小斌(化名)没有来校。有学生说,看到小斌到山上摘枣去了。安顿好工作,孙文革便开始上山搜寻,最终在学校后山找到了小斌。看到孩子,孙文革没有说话,而是上前摸了摸孩子的头,帮他一起摘起了野枣。

送小斌回家,孙文革得知,小斌母亲卧病在床,靠父亲种田难以负担小斌两兄弟上学开支。懂事的小斌因此打算不读书了。一听这话,孙文革急了,当即表态,小斌的书杂费、学习用具和在校食宿,他全管。

一言既出,四年践诺。几年下来,孙文革在小斌身上花费数千元。如今,小斌已在武汉一科技公司工作,每年都会利用春节假期来看望孙老师。

每天中午给学生打饭

目前,会沟完全小学74名学生当中,仍有10余名学生来自河南和陕西。从教30年,孙文革坚持做家访,经常要在三省间穿梭。孙文革估计,这多年家访过1200多个学生家庭,累计行程超过5万公里了。孙文革说:“家访,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背景,因材施教。”

因为会沟完全小学属于半寄宿制,每天中午作为校长的孙文革都会亲自给每位学生打饭,之后,还会陪着学生一起边吃边聊天。

六(1)班学生朱育龙说:“孙校长有时像一位长辈、有时像一位朋友,但最像的还是天气预报播报员,天冷加衣,天热防中暑、防溺水……”

“我是孙老师九十年代的学生,今年我的孩子也刚从他的班级毕业!”毕业多年的王迪介绍,孙文革已在白浪镇扎根乡村教育三十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三省间有很多像自己家这样,两代人都是他的学生。

“我的唯一心愿,是大山里的孩子们都能飞出去,打开山外那片未知的奇妙世界。”孙文革说。记者 张渊 通讯员 曹君华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