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2年提升30%——武汉科技大学货真价实换出真金白银
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先进短流程高品质特殊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大跨度铁路桥梁钢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翻开《武汉科技大学科技成果选编》,五十余项能够落地生金的科技成果一一呈现。
像这样的册子,武汉科技大学每年制作十几本,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北大大小小的企业,成为纾解技术难题的秘籍。近两年,依托科技特派员的推介、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武汉科技大学科技成果湖北就地转化率提升30%。仅在2024年,该校在湖北转化的科技成果超过600项,转化金额超过2.3亿元。
货真价实换来真金白银
冶金产业是湖北省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是“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湖北省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冶金产业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力争全省钢铁企业前4家产能占比超过80%,培育2家营业收入过千亿元、8家过百亿元企业,2025年底前,全省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武汉科技大学科技特派员官德华老师是英语专业出身,此前在江苏省推广学校的科技成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近两年被调回湖北,为湖北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
“我不是学理工科的,但学校是我强大的后盾。”官老师笑着说,拿着科技成果册子,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各市州,武汉科技大学学科特色突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特别是冶金行业,各地的技术需求基本能在武汉科技大学找到解决方案。
企业也反馈,武科大教授的科技成果货真价实,性价比高。武汉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夏绪辉介绍,企业投入研发资金的目的是解决技术问题,投入真金白银见到成效,校企合作才会持续。不少教授从几万块的技术服务做起,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良性互动,在实打实的市场回报中积累信任,最终达成百万级的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费降至3%
“高校中不乏市场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但做科技成果转化要花时间精力,以前面临职称评聘、经费使用、教务教学等方面的取舍难题,便会打起退堂鼓。”夏绪辉坦言。
以职称评定为例,高校科技成果的认定通常以纵向科技项目为主,看重在未知领域和前沿课题的探索成果,有的老师服务企业的横向项目多、金额高,在业内也有影响力,但评职称时难以评上正教授,难免感到失落。
“让擅长和企业打交道的老师有成长空间,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跑出加速度。”夏绪辉感叹。
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费从原来的15%逐步降至3%,经费使用权下放到团队负责人;修订《科研项目及成果分类分级认定方法》,细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考核标准,并将转化成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调动了老师们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近五年,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花精力跑企业,主动转化科技成果,武汉科技大学横向项目立项数量翻了一番。
一流学科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保持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增长,学科建设是源动力。武汉科技大学围绕“一主(大冶金)、两翼(大健康、大数据)、三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学科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建设的牵引性作用,形成了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该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黄奥介绍,武汉科技大学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瞄准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方案,成立院士咨询委员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建材料学部;引育大学者,建一流队伍;建设大平台,创一流水平;培育大成果,争一流业绩。
武汉科技大学依托学科群,与湖北各地、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研发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等,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在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首年度考核中,武汉科技大学位列首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