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通过“以奖代补”引导民办幼儿园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为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公民共建”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襄阳市襄州区近日出台了《襄州区民办学前教育“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安排专款150万元,积极扶持和鼓励面向大众、办园条件合格、办园行为规范、社会诚信度高,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办幼儿园。
《方案》规定,该区教体局成立“以奖代补”检查评估小组,从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办园质量、安全防护、群众满意度等五方面设定23个B级指标和60个C级指标,每年对全区所有民办幼儿园进行1-2次综合评估和2-3次不定期检查、量化打分,同时还向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发放调查问卷。年底对以上检查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后,结合当年各幼儿园发展进步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共计30所左右的受奖幼儿园,以此激励各民办幼儿园积极改善办园条件,引进优秀教师,规范办园行为。
评估过程和奖励金额全部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在检查评估中,凡发现安全制度不落实、接送学生校车不合格的、教育保育有“小学化”现象的、教师和保育员配备不达标的、幼儿班额超标的、幼儿教学和生活设施不达标的、不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等现象的,取消“以奖代补”资格。
《方案》的实施体现了该区“公办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一是引导合格民办幼儿园实现规范化发展。督促他们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高办园质量,引导他们建立符合幼教规律的办园模式;二是引导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评估奖励,带动民办幼儿园投资主体加大投资,在提升保育质量上下功夫,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打造一批办园理念、环境设施、保育质量一流的品牌民办示范幼儿园,最终实现幼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公民共建”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自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区教体局按照“分类治理、限期整改、规范发展”的思路,对全区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取缔6家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幼儿园,对44家合格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办园许可,限期整改72家基本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全区122家民办幼儿园,共接纳了幼儿8275名,占全区幼儿总数的38.9%。
该区教体局还把民办幼儿园园长、幼师外出参加培训情况、提升专业化发展情况纳入考核评估范围。区教体局高度重视民办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高,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他们专业发展。并尝试建立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师资双向交流、定期研讨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鼓励省市示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通过示范幼儿园的专业引领、帮扶,提高民办园的质量。
安排1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扶持民办幼儿园的政策出台后,各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区内民办幼儿园反响强烈。正在整改中的石桥镇海林幼儿园园长表示,今后一定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规范办园,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与奖励,办群众满意的幼儿园。襄州区古驿镇小博士幼儿园园长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区里会拿出专项资金奖励我们民办幼儿园,上级对我们民办园和公办园一视同仁,我们一定要提高保育质量,实现规范发展,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幼儿,打造有特色的办园品牌。”“襄州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附件: